案例列表 案例列表 副標題 |
成都:超200億元科創貸“資”潤科技型企業66
突破200億元,這是“科創貸”累計為科技企業發放的信用貸款額;2681家,這是“科創貸”累計幫助的科技型企業;76.47%,這是成都科創板上市(過會)企業中得到“科創貸”支持的企業占比…… 一串串數字背后,是成都以科技金融創新助力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體現,就在8月15日,“科創貸”累計為2681家企業利用其股權、知識產權、信用等獲得信用貸款,累計投放貸款金額突破200億元! 從2014年設立運行,到累計貸款金額突破200億元,“科創貸”作為由成都市科技局聯合銀行機構共同開發的純信用產品,在解決“高科技、高風險、輕資產、無抵押物”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8年來,“貸”動金融活水,從科技型中小企業到高新技術企業再到科技型領軍企業……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都少不了“科創貸”的支持。 突破200億元背后,“科創貸”如何“資”潤科技型中小企業?取得了怎樣的成效?今天,讓我們get“科創貸”的“創新密碼”。 全國率先: 創新科技金融模式 破解科技企業融資難題 今年5月,成都銳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度迎來公司發展上的重要一刻——發布旗下全新品牌商標SuperMTP。該公司推出的車規級嵌入式多次可編程存儲IP系列產品自推出以來,大受業內歡迎,已被多家汽車芯片設計企業所采用。 這家誕生于2011年的高科技公司正步入發展快車道。但在成立之初研發初期,銳成芯微一度因研發資金不足難以為繼。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向建軍回想起當年賣房創業的經歷感慨萬千,“雖然創業之初我們做了充分準備,但在公司快速成長期,仍深感力不從心。企業搞研發要敢于去想、敢于去做,如果這時資金不充足,很多事情是想都不敢想的,更不用去奢談未來的長遠發展。” 這也正是不少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不是技術研發,而是沒有資金或資源支持其走向市場與產業化。“科技型創業公司多是輕資產,在沒有資產抵押的情況下,他們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如何破題?“科創貸”應運而生。 為解決“高科技、高風險、輕資產、無抵押物”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難,2014年,成都在全國率先設立科技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建立“增信+風險補償”機制,聯合銀行機構共同開發了純信用的“科創貸”產品。 “‘科創貸’引入市區兩級政府、保險公司、擔保公司與銀行共同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并確立差異化風險分擔比例,政府最高分擔60%、銀行最多承擔40%的風險,建立了‘銀行+政府’‘銀行+政府+保險’‘銀行+政府+擔保’等多元化信貸融資模式,實現多元化風險緩釋模式。”該負責人進一步解釋道,這樣一方面實現了科技部門為科技企業增信,幫助科技型企業利用股權、信用、知識產權獲得銀行貸款,另一方面,科技部門對銀行機構向科技型企業發放“科創貸”后發生的損失進行風險補償,解決銀行后顧之憂。 自2014年以來,成都已累計從財政科技投入中安排6.18億元的風險補償資金,聯合22家銀行、9個區(市)縣建立了116.91億元的風險補償資金池,開發了平均貸款利率不到5%、額度從5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的“科創貸”信用產品集。 引來“滿渠活水”,有效“資”潤了科技企業發展壯大。 正是在最困難的2014年,銳成芯微獲得了300萬元的“科創貸”。“有了這筆錢,研發工作才得以繼續。”向建軍說。此后,銳成芯微一路披荊斬棘,快速發展壯大。 多措并舉: 完善配套措施 以需求為導向形成信貸產品矩陣 6月,成都市科技局在官網上發布《2022年第二批成都市科技型企業科技金融資助擬立項項目公示名單》,這是今年第二批擬對1154個項目立項資助的名單。在這1154個項目中,包括了貸款貼息補助、擔保費補助、信用評級補助、科技與專利保險補貼項目立項資助。 仔細查看名單,可以看到如成都苑東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盟升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科技型企業。 “‘科創貸’除了給予科技型企業債權融資支持,還創新出臺了配套支持政策,進一步降低科技型企業融資成本。”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特別制定了《成都市科技型企業科技金融資助管理辦法》專項普惠金融扶持政策,對科技企業通過“科創貸”融資產生的利息給予最高30萬元的補助、擔保費給予最高20萬元的補助,降低融資成本,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累計貼息9419萬元、補助貸款擔保費4155.02萬元,支持企業超過2572家(次)。 不止于此。為讓“科創貸”“金融活水”更好地澆灌“創新之花”,成都市科技局還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一方面,引導銀行創新經營模式。在為科技型企業開展貸款業務的流程中,逐步將知識產權納入評估企業經營能力、風險水平的體系和流程中,并建立適合科技企業特點的風險評估、授信審查、授信盡職和獎懲制度,創新信貸審批制度和利率定價機制。同時,推動銀行建立勝任科技信貸業務的工作隊伍,培養了一批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專業人才。 另一方面,不斷豐富“科創貸”產品。為精準支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新創業、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的轉化,在“科創貸”產品基礎上,成都創新開發了“人才貸”“成果貸”“研發貸”一攬子貸款產品。 截至目前,“人才貸”已累計支持各類型的人才(企業)107人次、金額3.65億元;“成果貸”累計支持生物醫藥、電子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科技領域成果轉化599項、金額25.66億元,“研發貸”累計為327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研發資金支持、金額13.73億元。 成效顯著: “貸”動金融活水 有力支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7月8日,成都思科瑞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科創板。就在同一月,好消息繼續傳來——7月28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22年第64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四川百利天恒藥業股份有限公司IPO獲通過! 隨著百利天恒過會,成都市科創板累計過會企業數量已經突破17家,其中16家已經實現上市。在繼續領跑西部背后,值得關注的是,有13家科技企業都得到過“科創貸”的支持,占比達76.47%。 今年4月登陸科創板的海創藥業對“科創貸”支持企業發展感觸頗深。“2018年底,海創核心產品即將進入Ⅲ期臨床,公司面臨巨大資金壓力,多虧通過‘科創通’獲得300萬元貸款,這可真是‘及時雨’。”海創藥業資深副總裁杜武直言,在海創藥業獲得的多輪投資中,“科創貸”在總額中占比不大,卻有著強有力的支持引導作用。一步步地穩扎穩打,也為海創藥業成功登陸科創板打下了基礎。 不只是科創板企業。事實上,助力成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科創貸”成效顯著——在“科創貸”累計支持的2681家科技型企業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06家、占比56.24%,有Ⅰ類和/或Ⅱ類知識產權的科技企業占比91.19%。 “‘科創貸’為企業解決了資金方面的后顧之憂,讓創新有底氣。”正成為越來越多成都科技企業的共同心聲。也正是在“科創貸”的支持下,一批批企業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蛻變。 助力更多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科創貸”仍在路上。 成都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成都將修訂完善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優化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引導銀行機構根據科技型企業特征,創新開發針對性的貸款產品;同時,將進一步加強“科創貸”的推廣,提高“科創貸”的覆蓋面,幫助更多科技型企業獲得貸款支持。 (張麗萍) 如需了解更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融資貸款政策產品可咨詢下方企業顧問咨詢。 免責聲明:廣東高新企業銀稅服務平臺轉載網絡文章只為給用戶提供更多詳細資訊及最新政策分享,文章資訊內容只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包含內容圖片字體),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企業融資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