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列表 案例列表 副標題 |
河南銀保監局“四鏈”融合 優化科技金融服務76
央廣網鄭州8月19日消息(記者 彭華 楊波)“持續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全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科技創新戰略和目標要求,金融環境是保障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金融政策如何配套、資金如何調配、成效如何?河南銀保監局如何將這一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據悉,近年來,河南銀保監局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持續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全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決策部署,多點發力,完善政策鏈、暢通信息鏈、撬動資金鏈、優化服務鏈,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計為9000余家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放貸款1039億元,助力增強全省科技硬實力和經濟創新力。 完善“政策鏈” 今年年初,河南銀保監局聯合省科技廳、工信廳等單位印發了《河南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河南銀行業保險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兩個專項指導意見,分別從明確服務重點、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產品模式、優化外部環境等六個方面提出二十條要求,推動完善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科技金融體系。緊跟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規劃,力爭到2025年,對全省各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對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授信合作與保險保障100%覆蓋;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貸款戶數持續增長。如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大力推廣“科技貸”、“專利貸”等產品,截至2022年6月末,貸款余額近40億元,有力支持35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及高成長型企業創新發展。 暢通“信息鏈” 引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建立科技型企業“白名單”制度、金融服務專員制度和定期走訪制度,重點做好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日常貼身服務;積極聯動省金融服務共享平臺、“銀稅互動”平臺、“信易貸”平臺及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等,充分利用納稅、水電氣、知識產權、科技研發等外部信息資源,對“專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精準“畫像”。同時,在需求側,聯合省工信廳等單位打造“專精特新貸”融資服務平臺,統籌整合銀行、融資擔保、天使風投創投基金等專業力量,推動構建以“純信用”、“額度高”、“放款快”、“費率低”為特點的“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服務體系。自4月份平臺上線以來,全省1462家“專精特新”企業完成注冊,合作銀行機構數量達20家,累計授信金額超25億元。 撬動“資金鏈” 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科技金融“一行一司一品牌”產品創新行動,加大對關鍵領域,特別是“卡脖子”領域研發階段的金融支持,力爭1至2年內形成一家銀行重點服務一個產業、重點對接一類企業、一家保險公司重點研發一類產品,多家銀行保險機構有序競爭的產品創新格局。牢牢把握“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中的中堅作用,積極發展供應鏈金融;深化跨市場金融服務,積極為企業提供“商行+投行”跨市場服務;精準加大全生命周期支持力度,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積極開發推出一批“小額信用貸”、“創業貸”、“首貸”類等普惠信貸產品。如中信銀行鄭州分行通過構建科創智能風控體系,創新推出全線上、純信用“科創e貸”普惠信貸產品,業務上線4個月以來,累計為18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投放貸款11.3億元。 優化“服務鏈” 支持轄內銀行機構設立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等專營機構,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截至2022年6月末,全省已設立科技支行53家、科技金融專營機構43家。引導專營機構建立專項審批風控機制,革新風控和信貸評審理念,加強對行業成長性、企業核心競爭力、創始人團隊專業能力、主營業務發展可持續性的關注和研究,從傳統的緊盯財務報表的審貸模式,向判斷企業成長性的審貸模式轉型;落實“六單機制”,即單列信貸計劃、單獨考核、單獨客戶準入、單獨授信管理、單獨風險定價和單獨風險容忍,提高服務科技型企業的積極性、精準性和專業性。今年4月份,指導鄭州銀行設立政策性科創金融事業部,探索商業化、政策性“一體兩翼”協同發展模式,建立“三專五單獨”運營機制,推出“科技人才貸”“認股權貸款”“上市貸”等專屬信貸產品,發揮預授信業務優勢,累計為3647戶“專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預授信285億元。 如需了解更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融資貸款政策產品可咨詢下方企業顧問咨詢。 免責聲明:廣東高新企業銀稅服務平臺轉載網絡文章只為給用戶提供更多詳細資訊及最新政策分享,文章資訊內容只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包含內容圖片字體),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企業融資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