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列表 案例列表 副標題 |
【八大優勢看工行】幫科創企業跨過“融資門檻”99
深圳是全國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8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萬家。為向科創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2018年5月,工商銀行在深圳掛牌成立全國第一家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2019年12月,首創“科創中心+科技支行”的運營模式,在廣州成立“廣州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及“廣州科技支行”;隨后,工商銀行相繼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科創較為活躍的重點地區組建了10家科創中心,持續提升對創新主體、創新鏈條的金融服務能力。 工商銀行科創中心與工商銀行其他業務部門唇齒相依,上接總行資源,下通企業,為科創企業提供專業的產品與服務。 降低科創企業“融資門檻” 科創企業輕資產的經營特點與傳統商業銀行融資體系不匹配,導致科創企業在商業銀行遇到“融資門檻”。如何打破這一桎梏?這是商業銀行首先需要破解的難題。 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想三維”)是全球消費級3D打印機企業,同時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注于3D打印機的研發和生產,產品遠銷世界。 隨著企業進入快速成長期,對票據與流動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今年4月,深圳科創中心通過對3D打印行業、企業核心技術、應用場景潛力等維度進行研判,為創想三維授信3億元。 創想三維工作人員介紹生產流程及技術 “服務傳統企業,商業銀行的盡調和審查往往重視企業有形資產的生產和流通,企業分析主要基于財報,關注過去和當期;而服務科創企業,盡調和審查需要重視企業無形資產的分布,企業分析強調估值,關注未來和成長。”談及如何為科創企業授信,工商銀行科創中心相關負責人向《中國銀行保險報》介紹。 創想三維合伙人之一的敖丹軍直言,“原來,實際上我們沒有任何資產,也沒有什么抵押品,以前真是很難通過銀行融資審核。”但是這兩年,敖丹軍感受到了切實的變化,“國家對于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了很多,銀行的授信條件相對寬松了,資金成本也降低了。” 工商銀行科創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科創企業發展,工商銀行科創中心設立就是為了提升科技創新企業對銀行金融資源的可得性與適用性,降低科創企業的“融資門檻”。針對科創企業輕資產、重研發的特征,工商銀行推出了“科創企業專屬評級授信模型”,評審更注重專利、研發能力、市場前景、政府補貼等指標,更貼合科創企業的特性。 提升科技金融服務有效性 近年來,聚焦制造業短板弱項、圍繞重點產業鏈開展關鍵基礎技術攻關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對象。 如何提升金融服務“小巨人”的有效性?工商銀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更相信“專注換專業,專業換磚頭”。 成立于2008年的廣州明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珞裝備”)是廣東智能裝備行業的“小巨人”。在企業新落成的創新體驗中心內,智能化裝備、工業機器人正有序運行著,運行數據在明珞工業物聯網平臺的監測下清晰明了,顯示出科技的魅力。 明珞裝備創始人姚維兵告訴《中國銀行保險報》,企業從誕生到進入成長期,也曾遇到過現金流短缺等艱難時刻。 “以前,部分銀行向科創企業提供的業務往往比較單一,不能滿足科創企業的實際需求。”姚維兵感嘆道,很多企業倒下了,不是因為缺乏技術、市場,而是因為現金流斷裂。 針對企業的實際需求,工商銀行廣州科創中心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配合業務落地行工商銀行廣州花都分行共同擬定專屬授信方案,將明珞裝備的日常運營管理和主營業務相區分,確定了鋪底流動資金貸款額度和訂單貸款額度,并針對企業需要的保函、匯率管理、股權投資業務分別提供相應的額度。其中,訂單貸款業務期限最長3年,額度2.5億元,解決了明珞裝備應收賬款回款時間長、前期墊資壓力大的痛點。 “這筆貸款能保證明珞裝備不會再因訂單額度大、無力承擔墊資資金而主動放棄訂單。”姚維兵說。截至2021年4月末,明珞裝備在工商銀行綜合授信額度6.65億元。 工行廣州分行工作人員到廣州明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開展調研 工商銀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行構建了“1+N”服務模式。其中,“1”是引領推動,通過科創中心、科技支行的服務實踐,從業務受理、盡職調查和業務辦理等投貸業務全流程,提升服務效率,為其他支行、網點提供服務樣板;“N”是擴面提質,安排科創中心業務人員前往支行開展“點對點”業務指導,逐步打造一支懂科創、做科創的“信貸專家”隊伍,并通過廣州近400家營業網點,為各區科創企業提供更近、更專業的服務。 姚維兵笑稱,他的創業經歷了“九死一生”。在企業成立初期最難的時候,工商銀行給予了他第一筆貸款,解決了企業運營的燃眉之急。現在他期待與工商銀行在匯率風險管理、物聯網平臺建設等方面更深入地合作。 賦予知識產權金融價值 在經濟、思想活躍的深圳、廣州,企業家們普遍感嘆,科創領域競爭之激烈令他們無法放慢創新的步伐。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如何通過不斷創新來提升服務能力也是一個挑戰。目前,科創中心正在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創新項目,為科創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據介紹,工商銀行深圳科創中心借助現有深圳市知識產權質押體系,打通涵蓋政府主管部門、評估機構、擔保機構、保險公司等知識產權質押全鏈條;同時,與政府主管部門積極落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融資貼息貼保等相關政策措施。 2021年2月,由工商銀行深圳科創中心牽頭,聯動工銀瑞投、深圳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在當地專項政策支持下,創新落地了工商銀行首期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首期儲架達10億元。2021年3月初,首筆成功發行,發行規模1.51億元,服務覆蓋11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實際年化融資成本不超過3%。 專注于光伏儲能系統研發與制造的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參與了這項業務,該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丁永強告訴《中國銀行保險報》,“今年,公司從工商銀行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融資2800萬元,增加了知識產權這個融資渠道,這對我們的現金流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調研人員介紹產品 不過由于知識產權具有無形性、地域性和時間性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對該類產品的創新發展造成障礙。業內人士呼吁,從制度環境、監管細則等方面共同努力,為產品創新營造空間。 “目前,行業的痛點是缺乏成熟的知識產權評估標準以及知識產權交易流通平臺。”業內人士表示,設立具備公信力和市場認可度的評估機構,同時加快建設全國性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實現知識產權評估、流轉、融資閉環,將是大有裨益的舉措。 工商銀行深圳科創中心相關負責人建議,在金融機構層面,應積極轉變思路,通過合作引入知識產權中介公司、評估公司、大數據公司合理判斷知識產權價值,有效緩釋風險。在企業層面,應規范自身經營管理,注重知識產權申請、保護、布局和運用,加大科研力度,保持和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的先進性和含金量。 免責聲明:內容來源于網絡,整理于高新技術企業融資貸款服務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包含內容圖片字體),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