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列表 案例列表 副標題 |
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七種模式113
從北京銀保監局獲悉,其轄內2020年全年新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同比提高30%;浙江銀保監局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三季度末,其轄內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余額86.39億元,較2019年底增長47.42%,高于同期貸款平均增速32.04個百分點。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指企業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作為質押物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旨在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因缺少不動產擔保而帶來的資金緊張難題。 那么在國內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有哪些模式呢? 1、北京模式 北京模式是“銀行+企業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的直接質押融資模式,是一種以銀行創新為主導的市場化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模式。 2、浦東模式 浦東模式是“銀行+政府基金擔保+專利權反擔保”的間接質押模式,也是一種以政府推動為主導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模式。 3、武漢模式 武漢模式推出的“銀行+科技擔保公司+專利權反擔保”混合模式,引入專業擔保機構——武漢科技擔保公司,一定程度上分解了銀行的風險。 4、中山模式 中山模式是“政府+銀行+保險+評估”共擔風險的融資模式,銀行、政府、保險公司、知識產權服務公司等各方按照26:54:16:4的比例進行風險分擔,合力推進業務發展,貸款金額單筆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單戶最高不超過1200萬元。 5、江蘇模式 江蘇模式是將保險公司的險資直接用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政融保”模式。將部分知識產權質押,以此獲得蘇州人保知識產權質押項目中的融資。實現了保險資金與實體經濟的直接對象。 6、四川德陽模式 四川德陽模式是“銀行貸款+保險保證+風險補償+財政補貼”的便民融資模式。引入保險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保證保險,降低信貸風險,建立政銀險估企五方合作融資新機制。 7、中關村模式 中關村模式是以“評-保-貸-投-易”五位一體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體系,通過“成長債”業務幫助科技型企業以“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方式獲得銀行貸款,成為國內債股結合、投貸聯動的經典模式。 免責聲明:內容來源于網絡,整理于高新技術企業融資貸款服務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包含內容圖片字體),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