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列表 案例列表 副標題 |
廣東惠州:聚焦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今年高新技術企業將突破1600家48
2020年“創客廣東”仲愷高新區工業互聯網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惠州賽區)暨第四屆“天鵝杯”創新創業大賽、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港澳臺賽電子信息行業賽……近日,多個創新創業大賽相繼舉行或啟動,惠州多家企業和創業團隊摩拳擦掌,欲與同行一試高下。 經過多年培育,惠州“雙創”氛圍日漸濃厚,企業參加創業大賽的熱情持續高漲。創業大賽接連上演的背后反映出,包括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等在內的惠州“雙創”平臺正不斷升級。 創新創業大賽為企業搭建成長平臺近日,2020年“創客廣東”仲愷高新區工業互聯網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的決賽落幕,12個高成長性項目進行了路演,并決出了一、二、三等獎。 此次大賽吸引了來自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5G、半導體、區塊鏈、大數據、芯片和軍工行業的116家企業和團隊參賽。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和比拼,在初賽環節,12個高成長性項目脫穎而出晉級決賽。參加決賽的12個項目分為創客組和企業組,涉及新材料、云計算、大數據、AR、人工智能等領域。 在路演過程中,來自九聯科技的項目經理劉磊介紹了“基于云平臺的智能移動傳媒系統”項目。該項目可以滿足公交、樓宇等場合移動電視的要求,云平臺通過4G網絡與終端進行數據通信,下發播控列表及廣告素材,系統已在北京、深圳、昆明等城市商用。 來自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的李冬霜博士帶來了“自控溫石墨烯PTC材料”項目,這種材料有溫度自控、功率自調、節能等特點,可以解決新能源汽車低溫條件下續航能力下降等痛點問題。項目引起多位評委興趣,雙方對該項目的技術特點、市場需求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李冬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她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工作多年,一直希望將更多的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中,推動研究成果實現社會價值。針對這個項目,她和團隊成員研究了4年多,到去年基本成型。現在要做的就是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融資建廠進行投產,然后再和大型車廠開展合作。她還表示,如果惠州條件合適,會考慮在這里落地。最終,該項目以90.9分的高分獲得創客組第一名,企業組第一名則被深圳創龍智新科技有限公司奪得。 大賽在惠州科技企業最為集中的仲愷高新區舉行,該區管委會副主任湯俊表示,仲愷鼓勵TCL、德賽、華陽集團等龍頭企業在金融、技術、供應鏈協同等方面賦能中小企業,助力中小企業降低創新成本、開拓市場、提升生產效率,互融互促。接下來,仲愷將運用好本次大賽成果,加大力度招引大象型、平臺型企業,優化區內公共服務平臺,搭建各類“雙創”載體,為更多優質中小企業鏈接仲愷、落戶仲愷提供良好產業生態。 與此同時,第四屆“天鵝杯”創新創業大賽也在近期啟動,相關企業和團隊可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官網報名,截止時間為7月24日。為提高項目填報質量和路演水平,惠州市科技局將于7月16、17日舉辦4場“天鵝杯”參賽企業培訓。 第四屆“天鵝杯”創新創業大賽與第八屆“珠江天使杯”科技創新創業大賽都屬于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按照行業慣例,從低到高分別簡稱為市賽、省賽和國賽,參賽項目按這一順序逐級晉級。 與往年相比,今年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有一些變化。從比賽行業來看,2019年共設六大行業領域,即電子信息、互聯網、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2020年的比賽則分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參賽面更加廣泛,更多的企業可以報名參加大賽。 惠企不斷刷新創業大賽獲獎紀錄惠州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劉福陀介紹,惠州將重點發動近年來通過評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尤其是營業收入2億元以下的高新技術企業、引進人才創辦的企業以及申報過科技計劃項目、技術改造項目、人才項目和高成長性的企業參加創業大賽。 從支持政策和獎補力度來看,今年獲得市賽一、二、三等獎的參賽企業,將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的創新創業補助。獲得省賽一、二、三等獎,將分別獎勵40萬元、30萬元、20萬元。獲得國賽一、二、三等獎均獎勵50萬元,獲優勝獎的獎勵30萬元。如果某個企業從市賽一路晉級省賽和國賽,并且都取得一等獎,總獎金將達到100萬元。 相比有形的獎金,參賽企業還將獲得更多無形的好處。比如,參賽企業和項目可獲得產業資源對接、融資路演機會,并有機會優先推薦給投融資機構,創投機構投資初創企業超過200萬元可以獲得20萬元投資獎勵。 在去年的惠州市“天鵝杯”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共有168家企業報名參賽,同比增長51%。在隨后舉行的省賽中,惠州有23家企業進入決賽,其中4家獲得二等獎,3家獲得三等獎,16家獲得優勝獎,從而刷新了惠州企業在“珠江天使杯”決賽的獲獎紀錄。 在國賽環節,惠州去年有8家企業入圍全國總決賽,歐勒姆電氣公司獲得電子信息行業初創組二等獎,緯世新能源公司獲得新能源與節能環保行業成長組三等獎,微電新能源公司、旭鑫智能技術公司、日進科技公司、高視科技公司共4家企業入選優秀企業名單,獲獎數量同比增長100%,再次刷新了惠州在創業大賽中的獲獎紀錄。 被認定為高企最高獎40萬元經過多年培育,惠州參加創業大賽企業不僅數量越來越多,而且質量越來越高,不斷刷新獲獎紀錄。這背后所反映的,是惠州近年來大力健全孵化育成體系,不斷升級政策完善措施,以此促進科技型企業群壯大,推動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 惠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黃育勛介紹,目前惠州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30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21家,初步形成了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全鏈條政策支持體系。按照計劃,今年惠州高新技術企業要爭取達到1600家。 為此,惠州優化了高新技術企業扶持政策和措施。在孵化育成方面,每家孵化器培育成功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可獲得獎勵5萬元;在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方面,惠州還建立了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機制,對每家企業再獎補5萬元;在認定獎補方面,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最高可獲得獎勵40萬元;在促進研發方面,對每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按研發費加計扣除額的25%給予直接獎補。另外,惠州還啟動了創新型企業百強行動計劃,將從高新技術企業里面優中選優,在人才、金融、用地等各方面進行扶持。 除了這些看得到的好處,高新技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還有更多隱形好處。惠州市鴻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行政助理周秋杏介紹,該公司屬于建筑行業,之前了解到惠州在建筑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并不多,但從廣東省來看其實并不少。考慮到這一點,公司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決定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并組建了專門的工作小組負責推進。 除了完善孵化育成體系政策,惠州還從產業鏈著手集聚優質資源,走集群化路子培育特色產業。惠州市科技局副局長劉長虹透露,惠州已啟動構建全鏈條全要素的專業孵化園,初步形成仲愷電子信息、大亞灣精細化工、惠城區互聯網三大特色產業的專業孵化鏈條。 接下來,惠州市將圍繞“2+1”產業體系,落實國家和省打造“雙創”升級版的部署,探索打造以優質運營機構、優質企業、優質項目為引領的全鏈條孵化生態圈。 新型研發機構認定條件適當放寬新型研發機構以技術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機制靈活,為企業解決了大量技術難題,受到科技企業的歡迎。據統計,2019年,惠州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0家,已孵化企業58家。這些機構與大量企業開展了技術合作,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收入達2.28億元。同時,惠州還有一些市級新型研發機構。 為推動新型研發機構發展,近期,《惠州市科學技術局關于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扶持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新版”)公布。相比2019年9月實施的《惠州市科學技術局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扶持辦法(修訂)》(下稱“舊版”),新版比舊版有多項調整。 在認定條件中,舊版規定,上年度研究開發經費支出不低于年收入總額的30%,在職研發人員占職工總人數比例達到30%以上。而在新版中,對這兩個指標都沒有明確要求。 從認定條件來看,新版對新型研發機構的認定要求適當放寬了。但是,新版圍繞新型研發機構的管理和人才使用增加了三個條款,對于理順新型研發機構管理機制、加強科研倫理建設、靈活引進人才都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資金獎勵方面也有變化。按照舊版政策,通過認定的市級新型研發機構,惠州市財政扶持獎勵50萬元,評上省級獎勵100萬元。而在新版中,評上市級的50萬元獎勵政策取消了,只保留了認定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一次性獎勵100萬元的政策。另外,舊版中,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上一年度新購科研儀器設備補貼不超過200萬元,以及研發經費支出不超過200萬元的補助也取消了。 與此同時,相比舊版,新版在企業通過綜合評價后的補助力度更大。綜合評價結果為A和B的新型研發機構,將分別補助50萬元和30萬元。舊版規定,每年分別遴選不超過2家A、B等級的新型研發機構,并且上一年度已獲得該補助的、橫向收入增幅在20%以上才可連續申報。而在新版政策中,評級的獎勵不再限制數量。對于上一年度已獲得該補助的新型研發機構連續申報的要求,其橫向收入增幅改成了在10%以上。
免責聲明:內容來源于網絡,整理于高新技術企業融資貸款服務平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包含內容圖片字體),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